“浙江制造”标准 1543—2020《联合收割机 无级变速箱》
- 分类:公司新闻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3-05-24 17:12
- 访问量:
“浙江制造”标准 1543—2020《联合收割机 无级变速箱》
- 分类:公司新闻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3-05-24 17:12
- 访问量:
前 言
本标准依据GB/T1.1—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。
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,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。本标准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。
本标准由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制定。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:澳[新京ww6692 am
。
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: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杭州腾驰机电技术有限公司、杭州正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(排名不分先后)。
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徐克旺、李伟权、王超、赵忠耿、朱海龙、阮文波、胡万锦。本标准评审专家组长:余子英。
本标准由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。
联合收割机 无级变速箱
1 范围
本标准规定了联合收割机无级变速箱(以下简称变速箱)的型号与参数、基本要求、技术要求、试验方法、检验规则、标志、包装、运输和贮存、质量承诺。
本标准适用于与HST配套使用的履带式多功能田间作业机及履带式农用运输机的变速箱。
2 规范性引用文件
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
GB/T 1348 球墨铸铁件
GB/T2828.1—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一部分:按接收质量限(AQL)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
划
GB/T 3077 合金结构钢
GB/T9480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、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 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则
GB/T13306 标牌
GB/T 13452.2 色漆和清漆 涂膜厚度的测定
JB/T9832.2农林拖拉机及机具 漆膜 附着性能测定方法 压切法
JB/T 13190—2017 联合收割机 驱动桥
3 型号与参数
3.1 规格型号
变速箱的型号由企业代号、HST最大输入功率、两端最大输出扭矩和的圆整数、驱动中心距、变型代号组成。
3.2 基本参数
变速箱基本参数见表1。
表1 基本参数
规格型号 |
HST的最大功率 |
两端最大输出扭矩和 |
输出转速 |
XX50-12-XX.XX |
50Hp(36.8kW) |
12×102N·m |
(0~212.8)r/min |
XX60-16-XX.XX |
60Hp(44.1kW) |
16×102N·m |
(0~218.5)r/min |
XX80-20-XX.XX |
80Hp(58.8kW) |
20×102N·m |
(0~218.5)r/min |
4 基本要求
4.1 设计要求
4.1.1 应具备产品功能实现、3D 建模仿真、可拆卸性、箱体轻量化的优化设计能力及其潜在失效模式分析的能力。
4.1.2 应具备对齿轮、传动轴、轴承的强度和疲劳寿命计算分析校核的能力。
4.2 材料要求
4.2.1 箱体材料的硬度、冲击韧性、强度性能等不低于 GB/T 1348 中 QT 450-10。
4.2.2 转向齿材料的硬度、冲击韧性、强度性能等不低于 GB/T 3077 中 20CrNiMo。
4.3 工艺和装备
4.3.1 应具备数控加工中心、数控车床等高精度机械装备。
4.3.2 应具备变速箱半自动或全自动装配流水线。
4.3.3 采用环保涂料及环保喷涂设备进行喷涂。
4.3.4 齿轮齿廓表面应采用珩磨或磨齿工艺加工。
4.3.5 应具备销售、技术、生产、采购、仓库、质量以及财务等 ERP 系统管理,实现产品溯源的能力。
4.4 检测要求
4.4.1 应具备齿轮精度、花键精度、硬度、箱体加工精度等检验能力。
4.4.2 应具备气密性、涂漆质量、扭矩、噪音、温升等检测能力。
5 技术要求
5.1 外观质量
5.1.1 外露表面不应有磕碰、锈蚀及零部件变形等缺陷。
5.1.2 零件表面金属镀层和氧化处理层不应剥落和锈蚀。
5.1.3 外露紧固件外表面均应镀锌、钝化或做其他防锈处理。
5.1.4 密封垫及油封唇口不应有折痕、划伤、破损等缺陷。
5.2 装配要求
5.2.1 各零部件应清洁,不应有影响总成清洁度值的金属屑、锈迹等杂物。
5.2.2 变速箱各处接合面、密封垫及油封唇口不应有渗漏。
5.2.3 变速箱各螺栓、螺母等紧固件应符合公制螺栓扭紧力的相关要求,不得松动和漏装。
5.2.4 变速箱各运动件应运动灵活,无卡滞、串动、冲击和异响。
5.2.5 变速箱换档操纵应轻便、平顺、灵活、准确、可靠、轻松挂档、无卡滞和跳档现象。
5.2.6 变速箱转向操纵时,对应的驱动轴应停止转动,操纵结束后驱动轴恢复正常转动。
5.3 连接安装尺寸
转向油缸安装孔、HST 无级变速器安装孔、输入轴支架安装孔、转向臂安装孔、变速箱总成安装孔、副变速手柄安装尺寸、驱动轴轮心距及抱箍安装尺寸、驱动轴与驱动轮的配合尺寸等外部连接尺寸应当满足图纸设计要求。
5.4 漆膜质量
5.4.1 漆膜厚度不小于 50μm。
5.4.2 涂层附着力Ⅱ级以上。
5.5 性能要求
5.5.1 气密性试验
变速箱在 0.25MPa~0.30MPa 的试验压力下进行气密性试验,保压 3min,各部分不应出现气泡。
5.5.2 最大扭矩
应满足变速箱最大扭矩设计值的要求。
5.5.3 最大转向摇臂变化角
变速箱应满足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中最大转向摇臂变化角的要求,并在最大转向变化角要求的范围内转动自如,不应有干涉现象,最大转向变化角的偏差不大于 1°。
5.5.4 清洁度
变速箱清洁度限值按工作介质标定灌注量的容积来衡量,清洁度指标应不大于 50mg/L,且箱内单
颗固体颗粒的最大直径应不大于 80μm。
5.5.5 噪声
变速箱空载噪声不应超过 88dB(A)。
5.5.6 油温
环境温度保持在 10℃~35 ℃空载情况下,变速箱以最高转速连续运转 2h,油温保持稳定后,最
高油温不应超过 90 ℃,且温升不超过 65K。
5.6 传动效率
变速箱的传动效率应不低于 88 %。
5.7 耐久性
变速箱应能通过800h耐久试验,试验完成后所有零部件仍能正常工作,不应有损坏。
5.8 可靠性
变速箱的平均故障时间MTB应不低于400h,有效度不小于97 %。
6 试验方法
6.1 外观质量
采用目测法检验。
6.2 装配要求
6.2.1 变速箱换挡机构,在空载运转的工况下操纵变速拨叉,能轻松挂档,自由换档,无卡滞和跳档现象。
6.2.2 变速箱转向机构,在空载运转的工况下操纵左右转向臂,对应的驱动轴应停止转动,转向操纵结束后驱动轴恢复正常转动。
6.2.3 其余项目采用目测或手动检验。
6.3 连接安装尺寸
采用卡尺,公法线千分尺或专用检具对连接安装尺寸进行检测。
6.4 漆膜质量
6.4.1 油漆厚度按 GB/T 13452.2 规定的方法进行。
6.4.2 涂膜附着力按 JB/T9832.2 规定的方法进行。
6.5 性能要求
6.5.1 气密性试验
按JB/T13190—2017附录A的规定执行,试验压力为0.25MPa~0.30MPa。
6.5.2 最大扭矩测试
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。
6.5.3 最大转向摇臂变化角
操纵变速箱的左右转向摇臂,从转向摇臂开始受力直至摩擦片压实为止,测量转向摇臂的最大转向变化角。
6.5.4 清洁度
按 JB/T 13190—2017 附录 C 的规定执行。
6.5.5 噪声
按 JB/T13190—2017 附录 D 的规定执行。
6.5.6 油温
按 JB/T13190—2017 附录 E 的规定执行。
6.6 传动效率
按 JB/T13190—2017 附录 G 的规定执行。
6.7 耐久性
按 JB/T 13190—2017 附录 B 的规定执行。
6.8 可靠性
按 JB/T 13190—2017 附录 F 的规定执行。
7 检验规则
7.1 检验分类
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。
7.2 出厂检验
7.2.1 产品出厂前应进行出厂检验,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签发产品合格证后方能出厂。
7.2.2 产品出厂检验的项目见表 2。
7.3 型式检验
7.3.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,应进行型式检验:
a) 新产品试制及转厂生产定型鉴定时;
b) 正式投产后,如产品结构、材料、工艺、关键工序的加工方法有重大改变,可能影响产品的性能时;
c) 出厂检验与上一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;
d) 产品停产 1 年后,恢复生产时;
e) 连续正常生产,每 2 年应进行一次型式检验;
f)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要求进行型式检验。
7.3.2 型式检验抽样数量为 3 台,项目见表 2。
表2 检验项目
检查项目 |
要求 |
试验方法 |
出厂检验 |
型式检验 |
|
全检 |
抽检 |
||||
外观质量 |
5.1 |
6.1 |
√ |
— |
√(1#~3#样品) |
装配要求 |
5.2 |
6.2 |
√ |
— |
√(1#样品) |
连接安装尺寸 |
5.3 |
6.3 |
— |
√ |
√(1#样品) |
漆膜质量 |
5.4 |
6.4 |
— |
— |
√(1#样品) |
气密性试验 |
5.5.1 |
6.5.1 |
√ |
— |
√(1#样品) |
最大扭矩 |
5.5.2 |
6.5.2 |
— |
— |
√(1#样品) |
最大转向摇臂变化角 |
5.5.3 |
6.5.3 |
— |
— |
√(1#样品) |
表2(续)
检查项目 |
要求 |
试验方法 |
出厂检验 |
型式检验 |
|
全检 |
抽检 |
||||
清洁度 |
5.5.4 |
6.5.4 |
— |
— |
√(2#样品) |
噪声 |
5.5.5 |
6.5.5 |
— |
— |
√(1#样品) |
油温 |
5.5.6 |
6.5.6 |
— |
— |
√(1#样品) |
传动效率 |
5.6 |
6.6 |
— |
— |
√(1#样品) |
耐久性 |
5.7 |
6.7 |
— |
— |
√(1#样品) |
可靠性 |
5.8 |
6.8 |
— |
— |
√(3#样品) |
7.4 判定规则
7.4.1 出厂检验判定:对连接安装尺寸检测项目,按 GB/T2828.1—2012IL=S-1,AQL2.5 要求进行取样,检验中若有不合格件数超出接收质量限确定的不合格件数时,则判定整批不合格,对于其它全检项目,若有一项不合格,则判定为不合格。
7.4.2 型式检验判定:检验中若有一项不合格,则判定为不合格。
8 标志、包装、运输和贮存
8.1 标志
8.1.1 变速箱应在显著位置进行固定,并符合 GB/T13306 规定的产品标牌,标牌应包含以下内容:
a) 产品型号与名称;
b) 制造厂名称、地址和商标;
c) 生产日期和出厂编号;
d) 需方要求的标识;
e) 产品执行标准编号。
8.1.2 包装箱标志(如使用包装箱包装)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:
a) 产品名称和代号(含需方对产品的特殊标号要求);
b) 包装数量和总质量;
c) 包装箱外部尺寸;
d) 生产日期;
e) 制造厂名称、地址和商标;
f) “小心轻放”、“防潮” 、“向上”等标记。
8.2 包装
8.2.1 无级变速箱包装应符合需方要求,并能防尘、防水。
8.2.2 无级变速箱采用专用支架固定后裸装的,并应做好以下部位的防护:
a) 外露花键处;
b) 外露油口处;
c) 外露接合面。
8.2.3 无级变速箱包装随机文件应包括产品质量证明书、使用说明书及随机文件清单,使用说明书的编写应符合 GB/T 9480 的规定。
8.3 运输
变速箱运输时,应使用安全防护措施,防止碰伤及损坏。
8.4 贮存
变速箱应贮存在通风、干燥、防雨、防晒场所,不应与易燃品、化学腐蚀品等有害物品同库存放,变速箱的摆放应保证其不致产生变形和磕碰伤。
9 质量承诺
9.1 自整机(除易损件)产品出售之日起二年或 800h 内(以先到项为准),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,若因产品质量出现问题,产品制造商应提供相应的零部件更换。若因用户操纵不当或其它非产品质量问题导致产品无法正常使用,产品制造商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协助处理。
9.2 易损件(包括油封、O 型圈、密封垫、摩擦片、转向齿铜套)自整机产品出售之日起一年或 500h内(以先到项为准),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,若因产品质量出现问题,产品制造商应提供相应的零部件更换。若因用户操纵不当或其它非产品质量问题导致产品无法正常使用,产品制造商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协助处理。
9.3 据客户需求,利用电话、微信、呼叫中心等途径及时给予客户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。用户对产品质量有异议时,生产商应在 24 小时内做出处理和响应,为客户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。
附 录 A
(资料性附录)最大扭矩测试方法
A.1 原动机的选择
根据变速箱配套排量HST的额定功率大小选择原动机。
A.2 连接方式
原动机通过皮带连接方式连接HST(保证HST输入的额定转速),由HST通过输入齿轮连接至无级变速箱,变速箱通过抱箍形式固定安装在试验台架上,变速箱两边驱动轴连接扭矩加载器。
A.3 试验设备调试
将变速箱调至空挡且扭矩加载器不加载的情况下启动原动机,通过HST带动变速箱工作。将变速箱档位由低到高逐一挂档,并通过调节HST实现变速箱的无级调速。变速箱各档位正常工作10min无异常后方可进行后续测试。无异常后,按变速箱设计允许最大扭矩的30%调节扭矩加载器,给变速箱驱动轴两端同步增加负载扭矩,并观察变速箱是否正常工作。
A.4 试验步骤
调节扭矩加载器逐步给变速箱同步增加负载扭矩,每次按变速箱设计最大扭矩的10 %逐步增加,当负载扭矩达到最大输出扭矩的70 %后,每次按变速箱设计最大扭矩的5 %逐步增加,直至加大到变速箱设计的最大输出扭矩并正常工作。